江南综合网页版

Quick guide

专题专栏

首页 > 专题专栏

江南综合网页版.大家知道詹天佑也听说过唐绍仪而领路人容闳却鲜为人知

发布时间:2024-03-20 08:25:08 来源:江南app官方网站 作者:江南综合体育网页版     点击:32

  容闳在道光八年,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。当时原属香山县的小岛澳门,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据近三百年。所以这个地方不像内陆受到清朝禁教政策的影响,这里活跃着许多的外国传教士。

  这些外国传教士,在中国沿海悄悄进行传教活动的同时,还为贫穷人家办了学校和医院。容闳出身贫困,家里供不起他读四书五经,于是他被父亲送到了外国传教士办的学校就读。

  容闳开始学习英文、算术、图画和圣经。四年之后,学校突然宣布停课,郭士立夫人要回国。此时人们发觉时局变动。1839年的夏天,湖广总督林则徐作为朝廷钦差大臣来到广州,查禁鸦片,中英两国开战。这导致容闳辍学了,他重新回到自己的村子里,开始做零工补贴家用,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常。

  郭士立离开的时候,郭士立夫人特别对布朗牧师讲:“复课的时候,你一定要找回这几个小孩子去念书。”受郭士立夫人的委托,1842年,牧师找到容闳,带着容闳来了香港,把他送进香港马礼逊学校。学校位于香港摩理臣山东的山顶。校长布朗牧师来自美国,毕业于耶鲁大学。辍学两年后,容闳再一次返回学堂,在这里,他既学习中文的四书五经,也学习英文、写作、地理、声乐、几何和历史等课程。

  当他的老师布朗先生宣布要召集学生赴美深造时,容闳第一个站了出来——梦想的机会就在眼前,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?

  穿过马六甲海峡、越过印度洋、绕过好望角,横渡了大西洋,1847年4月12日,容闳在纽约登岸。

  开始他在布朗家的对面租赁了一间小屋暂住。容闳当时虽然有传教士资助的钱,但远不够用。因此他除 上学外,还要做小工,帮人洗衣服、拉煤球,赚点钱,维持生活。他黎明即起,洒扫庭院,生火做饭,在忙乱中奔向校门,过着一种艰苦而紧张的学习生活。

  孟松学校是一所初级中学,当时美国尚没有高中,凡准备升入大学者均往此类学校学习,作为预备。当时的校长叫海门,毕业于耶鲁大学,夙好古文,擅长英国文学,尤其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,而且善于演讲,富于教学经验,是颇有点名气 的教育家。在海门的影响下,容闳对英国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,英 国著名作家的许多文集他都认真看过,还钻研一些哲学、心理学和自然科学著作,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他头脑中开始生根。

  之后,容闳成了耶鲁大学第一名中国学生,他在学习上异常刻苦,几乎放弃了一切业余娱乐。在耶鲁大学期间,他曾经两次在英语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。因此,容闳加入了耶鲁大学的耶鲁大学兄弟会。这为容闳勤工俭学提供了机会。加入兄弟会的容闳,成了图书管理员助理,大学四年级时又成为图书管理员,每月可以获得三十美元的薪酬。

  1854年,容闳26岁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,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并获得学位的中国留学生。

  由于多次荣登全校光荣榜,容闳成为了耶鲁大学的风云人物。他毕业那一天,很多人慕名而来。当时美国纽约、康州的几家报纸都刊登了容闳的相关报道,赞誉他是“来自古老中国、拖着长辫进入耶鲁大学的第一位学士”。学业完成后,满怀着热烈的报国心,容闳终于启程返回阔别近十年的祖国。

  1855年,他在广州找到美国驻华公使伯驾,企图通过他结识中国上层官僚,派留学生赴美,结果被冷置一旁;同年,容闳又前往香港,希望遇到清廷的要员,支持其“教育计划”,结果还是不被理睬;1856年,他到上海海关,想通过洋人和清朝权贵拉上关系,遂其志向,活动了几次,不得其果,颓然而返;1857年,他在上海一面译书,一面企图通过一些社会名流,结交清朝大官,以期说服他们帮助了却夙愿,未能成功。

  1860年,他冒险前往南京,私入太平天国,希望通过洪秀全、洪仁轩等太平天国的,实施其“教育救国”的方案。他向太平天国方面提出七条建议:第一,依据科学原则组织建立一支军队;第二,设立军校,培养军官;第三,开办海军学校;第四,组织文职政府,各部门中选用有能力经验的人担任顾问,以提高效率;第五,建立银行制度;第六,设立各级学校的教育制度;第七,设立一个工业学校体制。

  容闳的最初期望是,若太平天国采纳其七条建议,他就愿意为太平天国效力,并帮助实现这些改革。不过,他的建议虽然得到了洪秀全、洪仁玕的肯定,但还是未能实行。

  多次失败使容闳产生了通过经商致富、自己再派留学生出国的思想。从1861年开始,他在九江做起了茶叶生意。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,象容闳这样一无封建官吏作靠山,二无洋行买办来保护的人,想经商致富难于上青天。容闳经商的过程变成了逐步破产的过程。他对其派留学生赴美的理想简直有点绝望了。

  1863年9月,容闳应召前往拜谒曾国藩,他向曾国藩介绍了西方世界的状况,并建议要先建立“制造机器之机器”的工厂,作为一切工厂的基础。曾国藩接受了容闳的建议,委派容闳到美国采购机器。当年12月,容闳便前往美国,购买优良机器。

  1865年9月20日,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中国第一个洋务企业——大名鼎鼎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,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。容闳购买回来100多种机器,后来便成了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。

  此时,容闳认为实现梦想的时机到了,于是容闳再次向曾国藩提起留美教育计划,曾国藩这次同意了,他跟李鸿章具体商议后,拟定奏章上报朝廷,得到清廷批准。这年容闳42岁,他为之奔波多年的留学计划终于实现,容闳也被清廷任命为留学事务局副委员。

  但是赴美留学的招生却不顺利,因为当时很多人都以为美国还是蛮夷之地,而且要漂洋过海到这么远的地方,并且还要待十几年,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证,很多家长都不同意。

  他们的平均年龄12岁,历史上称为“留美幼童。”在以后的三年间,又每年派出30名幼童赴美读书,接受十五年的西式教育。

  为了让他们更快学习语言和适应美国文化,容闳安排他们进入了54个美国家庭生活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容闳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们。

  容闳对这些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,经常到孩子的寄养家庭看望他们,和他们聊天,为孩子们排忧解难,关注他们的成长。

  这些幼童很快适应了美国的教育,和他们的寄养家庭也相处融洽,迅速越过语言关,进入中学就读。他们在学校成绩优异,表现出色,热衷于各种体育运动,成为他们所在学校的一道耀眼风景。

  按照容闳的计划,这批幼童留学生在美国上学时努力融入当地社会,行为举止慢慢就发生了变化——为了更好运动,部分幼童剪去辫子,脱下长袍马褂。当清廷驻美官员得知后,将此视为“大逆不道之举”,并添油加醋地往国内汇报。一时间,清廷上下对留学一事议论纷纷,无数保守派跳出来指责容闳的留学计划弊大于利。慈禧太后思考再三,最终断然下令撤回全部留美学生,容闳的宏伟计划就此功亏一篑。

  这一批留学生返国后,对中国的现代化有不俗贡献。这些幼童包括后来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,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,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,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,开国总理唐绍仪,交通总长梁敦彦,外交家欧阳庚……

  1894年7月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远在大洋彼岸的容闳在第一时间给张之洞写信,希望能够回国效力,张之洞立即同意了他的请求。

  容闳马不停蹄地赶到南京,与张之洞会面,并提出了一系列兴国之策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国家银行和修建全国铁路,但很可惜并没有被采纳。

  容闳不由得感叹,清廷竟然会到如此地步,制度变革已经迫在眉睫,也就在此时,维新派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,已经年过七旬的他立刻投身到了维新运动中去。

  容闳归国后,一直为祖国的富强而殚精竭虑。看到洋务运动并不能挽救时局后,他就积极同孙中山的党取得了联系。初期,异常艰难,几次起义都没有成功,党人的情绪陷入低潮,可是,容闳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。

  1901年9月,党人在香港开始策划夺取广州的起义,决定事成后推举容闳为政府大总统,但容闳认为应当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。虽然派的几次起义全都失败,但容闳在美仍积极活动,计划筹款,训练武装力量,支援中国。

  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,第二天便亲笔写信给容闳,诚邀他归国担任要职。可惜在4月21日上午,容闳病情恶化,抢救无效,逝世于美国康州寓所,终年84岁。

  教育关乎国家的根本与未来,要想使国家富强,必须培养出大量优秀的人才。毫无疑问,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学归来的人,容闳是中国教育史上十分关键的人物。归国后的容闳与不同的派别合作,先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,继而是李鸿章领衔的洋务运动,再是康梁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维新派,最后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派,在这一次又一次看似毫无立场和原则的选择背后,是容闳感人的爱国心和强国梦。